12月4日,由新闻与传播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承办的“纪念中国同盟会成立110周年暨《与中国现代文化》出版座谈会”召开。副院长张久铭教授主持会议,党委副书记袁桂娥教授致欢迎词,平顶山市人大常委副主任严寄音、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平顶山市委主委张弓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乔生先生致贺信。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文学出版社、武汉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学者和平顶山市、许昌市相关领导、专家参加了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围绕着同盟会与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型、《豫中国现代文化》的特色和价值、留日学生的历史贡献等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豫中国现代文化》的主编秦方奇教授介绍了该书的课题背景、史料搜集和成书情况。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郭娟对本书的编辑出版情况进行了介绍。她认为这本书在史料的梳理上方法朴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炫理论不追浮华,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评论》编委王保生教授在发言中从三个方面肯定了该书的价值:第一,《豫报》、《河南》这两个刊物在辛亥革命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与中国现代文化》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时期舆论工作的重要性;第二,从现代文学、现代文化的角度去讲,鲁迅的早期思想就是在《河南》发表的几篇文章上体现的,过去也有研究,但研究的不深入,特别是大家并没有看过原刊,脱离的原典的研究是不可取的,而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文本,为我们研究鲁迅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第三,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上说,学术论著要有学术规范,对史料工作就要查原著,不要怕麻烦,这是这本书的启示意义。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樊星教授则指出,《与中国现代文化》一书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河南,我们要重新认识河南在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中的作用。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涛教授认为,这部著作对当代河南人是一个有益的提醒,河南有自己厚重的文化,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应该加强对河南本土文化品牌这的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先科教授肯定了《豫报》《河南》的研究对河南现代文学“史料”拓展的积极意义,特别是《豫报》与《河南》的互动共生关系将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研讨会上,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社科联主席李建华、许昌市政协副主席、民革许昌市委主任李俊恒教授、平顶山学院赵焕亭博士、焦红涛博士、赵鹏博士、汪保中博士等也分别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了发言。 《与中国现代文化》一书选取《豫报》、《河南》两份刊物作为研究对象,以翔实的资料和崭新的视角展示了两份留学生刊物的创刊和历史地位。文中不仅以大量的资料详细披露了鲁迅、周作人、苏曼殊、刘师培等近代文化名人与《豫报》、《河南》的关系,而且从多个角度论证了两刊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文化贡献。这次座谈会的召开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同盟会研究,而且对于近现代文学研究、文学期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